意外/医疗
未雨绸缪,全心守护
2021年4月28日,由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解放日报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举办的“携手同行 信心未来”上海消费者保障信心指数发布暨友邦人寿·保障先锋揭晓活动在上海金融信息大厦上海厅顺利举行。
活动现场,来自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黄浦区科协副主席沈桂龙先生、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宁海女士、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先生、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暨上海事业部负责人蔡伟兵先生、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客户官姜利民先生共同参与“后疫情时期,如何为广大消费者建立消费信心和健全家庭保障”的话题讨论。同时,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领导也莅临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在数百名观众及嘉宾一同见证下,首届“友邦人寿·保障先锋”接受了荣誉授奖。
保障先锋颁奖
2020年,友邦人寿携手解放日报文化传播中心,共同倡议发起保险营销员全新IP评价体系——“友邦人寿·保障先锋”。最终200名友邦人寿上海地区优秀保险营销员通过自身专业、有温度的服务,持续帮助广大上海市民搭建起个人和家庭的保障壁垒,被首次授予“保障先锋”荣誉称号。
正如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伟兵所说:“保险是需要时间检验的行业,保险是有温度的金融工具。跨越百年,友邦始终致力于通过保险保障,把爱和责任传递给每一位客户,帮助客户实现‘健康长久好生活’。我们也期待打造‘先锋队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贡献,为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不遗余力。”
-
主要领导致辞
周智强:发挥好党报的作用,进一步讲好上海的保障故事
媒体是历史的记录者、瞭望者,也是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作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互联网上的权威发声平台。解放日报全程关注疫情的发展,同时也聚焦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与进步。
用最专业的报道记录多层次保障社会体系的完善,我们深刻感受到媒体在营造消费环境、守护消费者信心方面的重任。面向“十四五”,解放日报将发挥好党报的作用,进一步讲好上海的保障故事,共同呵护优良的消费环境,让更多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为中国市场发展贡献力量。
蔡伟兵:为爱奔跑,把保障送到千家万户
很高兴友邦人寿上海地区能够有200名营销员获得“保障先锋”的荣誉嘉奖,这份肯定着实来之不易,你们值得我内心的尊敬。过去一年看到太多保险营销员伙伴戴着口罩,奔走在上海的大小街头。尽管大众对我们这个行业、对大家可能仍有误解,但是你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换来的是上海越来越多家庭、客户切实的保障。
友邦人寿以保障启航,持续坚持“以保障为本”的经营理念。希望我们的先锋们能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爱奔跑,将保障传递给更多家庭。
姜利民: 规模化定制专属保障 “友如意”引领重疾险进入全新时代
重疾新规的实施以及数字化时代下客户需求的变化,都对重疾险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友邦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依托对于客户不同人生阶段和生活习惯的深刻洞察,开创性地推出规模化定制重疾险新方向——“友如意”重大疾病保险系列。
“友如意”是立足于重疾新规实施背景下对重大疾病发病趋势,以及不同人生阶段客户的多元化、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的深刻洞察。通过独树一帜的“核心保障+个性化配置”组合形式,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重疾保障的可能。
宁海:越来越多的市民聚焦个人健康保障方面的消费
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眼光聚集在个人的健康、个人的风险安全保障上。
企业是社会市场的一个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今天的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消费的需求、市场的发展,也是我们切切实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实践行动。
解放日报作为上海权威的媒体,能够关注、宣传、参与到社会保障的议题当中,我们也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媒体能够更多的关注这个民生、社会保障的话题,勇于作为,做好媒体人的主流影响力。
嘉宾精彩发言
沈桂龙: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为中国经济平稳发展贡献力量
家庭消费是以家庭为单位所进行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基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加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变”,其中,家庭消费受影响尤甚。根据研究,自2020年以来,我国家庭消费呈现出“网上联系取代线下接触趋势更加明显”“开放空间活动更多为家庭行动所取代”“生产和消费共同压缩在家庭有限单元”三大特征,家庭空间逐渐成为消费的“主战场”。同时,消费者更加关注消费行为的安全、绿色和健康,更加重视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感”。
消费场景与消费心态的变化,导致生产者必须用新的方式去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同样需要育新机、开新局。一方面,保险行业急需找到“保险新的对象是谁”“他们有何特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三大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调整保险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保险是为消费者提供保障的产品,也是减少消费者后顾之忧,增强消费者信心的产品。在提升消费需求、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向好发展上,保险大有可为。
陈尔真:适应、习惯、享受,每个人都需要学会重新认识生活
对于全新且未知的新冠病毒,人类的认知是逐渐才明晰的。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对其有充分认识,综合运用科学防控策略与手段,每个人都可以正常生活。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标志着真正的持久战已经打响。如何打赢这场战争?一方面,需要有系统思维,实施精准防控;另一方面,需要全社会放下“非常心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保持积极心态,及时接种疫苗,构建保护屏障,学会、适应后疫情时代下的生活方式。
一些市民会问:“不同疫苗是否有优劣之分?接种疫苗后是否就可以不戴口罩了?”并非如此。目前上市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疫苗,没有优劣之分,接种疫苗也不等于永远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但即使万一感染,也不会变成重症。关键的关键,仍需要每个人都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免疫力均衡”,并持续坚持“三件套”“五还要”。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一次证明,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唯有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使之始终处于国家基础性地位,同国家战略紧密衔接,并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因为一场疫情,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成为共同奋斗一年多的战友。现在,上海没有中高风险地区,走在阳光明媚的户外,生活无限美好。从适应,到习惯,再到享受,每个人都需要学会重新认识生活。
高华声:建立抗冲击、抗风险能力,于“不确定”中把握“确定”
现实生活中,对于风险的规避、对于保障的诉求深耕于每个人心底。基于此,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进行调研,发布“上海消费者保障信心指数”,就是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市民如何感知当下与未来生活内容,探索以更多元的方法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根据研究,后疫情时代,上海消费者生活预期稳定向好,更注重与家人朋友之间亲密关系的维护,更关注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同时,上海消费者公共安全意识和家庭保障意识显著加强,对保障型资产配置需求旺盛。以上种种趋势,都将成为市场需要回应的消费者主张。
随着全球地区间的联动性与日俱增,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将有更多“黑天鹅”“灰犀牛”伴人们同行,如何应对诸多“不确定性”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长期课题。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自身的抗冲击和抗风险能力,在保障健康生活的基础上提升个人和家庭的财务耐挫力,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作为保障型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是消费者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贡献分散风险、收入提高与家庭幸福。保险业也是非常大的蓝海,等待有志之士前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