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医疗
未雨绸缪,全心守护
深圳,一座发展40多年的沿海城市,一直以开放包容、敢闯敢拼、科技创新、气候宜居等诸多因素吸引着全国各地优秀年轻人才的涌入。相较于其他四大一线城市,深圳15-59岁人口占比79.53%,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仅有5.36%。虽然目前人口红利尚在,但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不断累积、社会老龄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当 “圳青春”主力步入中年,如何能享有高品质的老年生活成为迫切命题。
“两头增加、中间减少”,中年人养老压力凸显
目前深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近100万,虽然现阶段的老龄化率低,但其老龄化发展进程开始显现。与2010年相比,2020年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5.1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2.36个百分点,呈“两头增加、中间减少”态势[1]。
虽然深圳人口红利优势仍在,但随着出生人口的增加及老年人来深共同生活,深圳户均人口规模有所加大。2020年,全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数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12人增加0.13人。占深圳人口绝大多数的中青年普遍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结构。
一向以“奋斗”为城市精神的深圳,中青年在努力打拼事业的同时,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也随着年龄的渐长不断增加。根据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2]显示,人们对于衰老来临的平均认知年龄是36.4岁。对进入衰老的特征表现来看,身体机能衰退位居首位,而在不同细分年龄层中,80后的此指标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年龄层。对衰老年龄和状态的认知警觉也提醒正处于事业奋斗期的中青年面对自己未来的享老规划,适时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
深圳80后关注品质享老
《新京报》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 2020 年,城乡老年人对医疗健康和文娱生活的追求明显升高。在居家养老需求方面,根据2015年全国老龄办的统计,上门看病、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康复服务等康养服务占比接近80%。深圳以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和金融业为支柱产业,高科技人才密集,许多具有“年轻”“高学历”“互联网”“金融科技”特点的青年才俊对当下生活及未来养老都更加“重家庭”“重品质”。如何能在未来退休后有品质地享老?有人选择提前锁定较高门槛的养老社区入住资格,也有很多人选择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期获得更灵活的居家养老配套服务。通过配置年金保险来获得长期充足的养老资金以及配套提供的专业和全面的康养服务。
以友邦深圳为例,30-44岁的人群在购买年金产品的人数占比上高于其他各年龄段人群。就在近期,友邦深圳重磅推出《友邦友未来年金保险》[3]新产品,据悉此产品可通过长期锁定的确定利益,以给付确定额度的年金与满期金帮助客户应对宏观环境不确定所可能造成的风险,保单现金价值的逐年积累让客户保单的现金价值快速与已交保费持平,从而为客户后续多元的资金安排提供更大灵活度。此外,该产品还配套加码了多项定制化服务[4],由此吸引不少希望“品质享老”的客户关注,其中焕新升级的康养管家服务将帮助客户无缝对接“全旅程、全方位、广覆盖”的康养资源与康养服务,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方面都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
“我们正在不断打造和完善全国的康养网络,把众多合作方组合起来,形成品质康养生态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友邦人寿首席客户官姜利民表示,“通过我们的底层账户,客户可以先把资金积累问题解决,未来在需要提供医养服务的时候,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在哪里,我们都可以为客户推荐需要的医疗资源、康养资源,并根据它们的背景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建议,最后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支付能力来进行自由选择。未来,友邦将不断拓展养老产品和服务生态圈,进一步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作用,帮助人民实现更加安心、有尊严的养老,享受一生的“健康长久好生活”。
对于在特区打拼的80后来说,现在谋划“享老”大局已为时不早。通过合理配置财富以确保养老资金的安全与稳健收益,尽力对冲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锁定专业的康养资源服务提供方以提前“备老”,借助合适的“康养管家”分担压力,为自己和家人长久的幸福安康托底,真正实现“自在养老友陪伴”。
[1]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1年第19期(总第1199期) (sz.gov.cn)
[2] 丁香医生:2021国民健康报告|疫情|报告|自媒体_新浪科技_新浪网 (sina.com.cn)
[3] 产品具体保险责任及服务内容以保险合同及相关服务手册为准。
[4] 具体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参见产品服务手册。随着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运营与完善以及外部因素等影响,友邦人寿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可能发生变化或服务停止,届时友邦人寿会为客户提供合理的建议或方案供选择,并将及时调整健康管理服务手册,及时告知客户并按照调整后的服务手册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