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医疗
未雨绸缪,全心守护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学习成绩与进步空间。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包括什么?又该如何培养?
按计划学习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社交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制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并且制订计划过程中,要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家长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就放在一边,不去执行。
讲求效率
不少孩子学习磨蹭,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学习效益却不好。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务求甚解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务求甚解的习惯。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查阅资料。此外也要鼓励孩子一题多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题目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
善于请教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查阅工具书和资料
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买学科工具书,应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
孩子的学习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培养,才能真正养成自觉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多和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多听听老师的意见与建议,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
孩子是上帝送给父母亲最好的礼物,为孩子的未来腾飞搭起良好平台与支点是每个父母的希望与责任。此外,未来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孩子教育的保障也应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