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宋先生向当地银行反映,自己未在银行卡上做任何交易,卡里的10多万元却被人转走。
经查询后发现,宋先生的账户分别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以微信红包形式转出200元、转入他人支付宝账户10万元。
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宋先生回忆道,自己曾将写有自己卡号、密码的便签纸随意丢弃在垃圾桶内,不久后便发生了银行卡被盗刷事件。
分析:
本案例中,宋先生因未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导致被非法盗用个人银行卡号、密码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信息泄露的风险隐患,例如各类证件、打印的银行流水、快递单据等,都包含重要个人信息,一旦不小心泄露,就会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小贴士:
金融消费者应提高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意识,防止信息泄露。
1. 养成身份证与银行卡分开存放、使用手机时设置锁屏密码的习惯,妥善保管各类证件。
2. 打印的银行流水应保存好,如无需使用,应处理后再丢弃。
3. 收取快递尽量不使用姓名全称,收到快递后,快递单据上的手机号码应进行处理后丢弃。
发生钱款被盗刷等资金损失情形,应及时与银行联系进行止付,并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