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知道自己的风险时,不如试试万能险

A:万能险有什么优点?

B:存取灵活,不占用现金流。

A:保障不丰富吗?那为什么称为万能保险?

B:保障范围无限扩大的结果就是这样。只有定向保障,保额才高。

 

保险是风险分摊

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大数法则,也称为风险大量原则、大数定律、平均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几乎必然的规律。

举个例子,全国每天开车人数约3000万,每天发生车祸数约5万起,交通事故发生率约0.17%。那么对于每个司机来说,每次上路都有0.17%的车祸风险。

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值,很多司机一辈子都遇不到车祸,但是一旦遇到,就可能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这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承担更多的人的这0.17%的风险,来将所有人的保费当做公共的补偿金来使用,并赚取一部分收入。

因此,从概率上讲,当现金流远高于风险可能引发的损失时,投保保险是有一些不值的,就好比有人给自家小轿车投保盗抢险,却不会给自家儿童学步车投保。

但当损失无法承受且发生概率较低时,保险则常常是抵挡风险的守护神。

 

保险的杠杆作用

了解了保险的风险分散作用后,我们看看一看保险的杠杆作用。

所谓杠杆,就是在本金不够高的情况下创造相对较高的价值,好比人身保险中的重疾险。消费者投保年交保费几千元,保额却可达到几十万。

换做寿险,同样保额可能保费下降到了1000上下,换做意外险,可能保费下降到了几百元。

可以看出,随着发生率越高,保费的费率也就越高。

极端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既想保障财产,又想保障人身,又想保障家庭,把一切风险全部承担,那保费也会达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万能险的出现,实际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当风险不确定时,储蓄自保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万能险既有一定的鼓励储蓄、半强制储蓄的作用,又可在一定时间后灵活支取,还能实现增值。实现了对储蓄自保的完美替代。

 

保险的组合

听起来很美,感觉万能险确实有了一种万能的感觉。但是,万能险本身依然有着0杠杆,交多少赔多少的缺陷,

对于尚处于收入较低的年轻年龄段的消费者来说,一旦发生财务损失较大的风险,万能险其实是满足不了损失补偿的。

因此,保险产品组合就成了保险规划最主要的内容。

医疗险、意外险、人寿保险、重疾险、年金险,五种类型,各有利弊。

医疗险适合家中有一定积蓄的中青年消费者,但不一定适合老年消费者,因为老年消费者医疗险保费高且随时可能中断。

意外险则适合高年龄段和低年龄段。意外发生后可以有经济来源。

寿险相对适合已婚家庭,投保一份寿险可以防范任何原因导致自己身故全殘失去收入后的财务危机。但对于生活安稳健康、有大量积蓄的消费者来说,略显鸡肋。

年金险适合月光族,用半强制储蓄的形式将保费交给保险公司管理,到了自己缺钱的年龄可以领出来使用。但因其缴费规则过于严格,年金险并不适合已有储蓄习惯的消费者。

重疾险则适合各个年龄段,但也因价格高不算被消费者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