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拍”风险高,需警惕!

案例:

近期,居住厦门市的A老伯至银行网点欲办理转账业务,交易对手系某拍卖行,汇款用途为拍卖玉石手续费。 柜员当即询问客户是否认识交易对手,客户表示不认识,柜员综合判断该客户有可能遭遇电信诈骗,立即向营业部主管报告。 营业部主管协同柜面人员进一步问询,了解客户转账交易用途、转账对手等详细情况,客户表示此前将玉石寄送至某拍卖行,根据拍卖行要求须缴纳玉石拍卖费等费用后,方可完成拍卖并收回拍卖款项。 在了解来龙去脉后,营业部主管判断客户疑似遭遇“套路拍”当即报警,并耐心向客户讲解“套路拍”的诈骗套路和特征。 随后,在工作人员及警察的解释劝说下,客户最终放弃转账汇款。

 

分析:

“套路拍”类网络诈骗犯罪作为新型网络诈骗犯罪的一种,表现出了更明显的集团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犯罪趋势,诈骗手法与诈骗套路也不断翻新,诈骗对象的群体也不断扩大,典型套路为: 不法分子先用“专业”的作业话术及技巧谎称客户的收藏品能拍出高价,然后再巧立名目收取服务费,最后以藏品流拍为借口推卸责任。

1、不法分子将自身包装成专业、有实力的拍卖公司,然后物色急于鉴定古董或拍卖收藏品的对象。

2、无论客户提供的藏品是真是假或者有无缺损,“业务员”和所谓的“专家”都会忽悠客户,声称藏品价值很高,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一旦客户将藏品委托给他们销售,公司就会收取5000—50000元不等的“展销服务费”。

3、收取服务费后,业务员会以各种理由宣称藏品未销售成功,并要求客户转为拍卖流程,同时再收取一定的“拍卖服务费”。不过,这个拍卖的结果一定会是流拍。

4、如果客户想取消合作,取回收藏品,公司还会要求对方再缴纳一部分费用。

5、若受害人在网上发文求助,犯罪团伙还会利用技术手段对公司的负面内容快速删除。 本案例中A老伯年龄较大,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因急于将玉石藏品变现,未能有效甄别不法分子洗脑话术,准备向陌生账户转账,若未及时劝阻将产生资金损失。

 

小贴士:

1、 谨防“套路拍”诈骗。对于通过网络主动联系您的“拍卖公司”,应保持警惕,可通过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拍卖公司是否有拍卖资格,是否为政府认证的合法拍卖公司。

2、 时刻保持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轻信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如确有拍卖、鉴定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正规公司进行多方咨询,选择有销售、拍卖资格的公司进行交易。

3、给予家中老人更多关怀。老年群体属于易受骗群体,家属应注意对老年人的反诈骗提示,关心老年人日常生活。如若出现异常行为,应及时劝阻,防患于未然。

4、 如遇诈骗应及时报警,寻求警方帮助。